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4-03-11 作者:韩冽

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及给我校裴德乐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学校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筹备召开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持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最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党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家辅导报告等持续开展学习研讨。学习贯彻新时代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健全二级单位理论学习教育评价机制。围绕重大主题,持续开展好专题专栏、专题网等平台建设,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浓厚氛围,引导全校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成电力量,凝聚奋进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合力。

2.持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修订年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清单。推动二级党组织规范执行党委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纵深推进党建“双创”工作、“书记项目”的实施、“双带头人”头雁领航工作站建设和党组织联建共建等,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着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党校建设,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基层党建理论课题研究。强化对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党建赋能学生“一站式”社区建设。建设党建工作品牌,探索成立行业性、区域性的高校党建工作联盟,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影响力。

3.统筹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履职能力提升为重点,突出开展分类分级专题培训,拓展建设一批干部教育培训实践平台,制定学校新一轮五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持续加强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全面完善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与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作用,持续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第三批干部校内双向挂职工作,选派推荐更多优秀年轻干部到校外挂职交流等。

4.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加强学校办学历史和文化传承总结,用积极向上的成电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融媒体平台建设,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以优质内容赋能传播力提升,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高质量开展成电讲坛、成电辩坛、成电舞台、建校纪念周、银杏节等品牌活动。出版弘扬成电精神系列图书,持续推进文化深耕计划。加强文化社团、文化基地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场馆育人功能,高水平推进电子科技博物馆新馆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意识形态隐患排查、分析研判。

5.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建立强化政治监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学校落地见效的监督。开展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月活动,推进“一院一品”校园廉洁文化品牌培育计划,持续推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四类监督”贯通合力,深化廉洁风险防控与监督,持续巩固廉洁风险防控与监督工作成果。从严从实依规依纪开展执纪审查。完善二级纪委工作机制及考核办法,着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察,完善工作机制,有序组织开展新一轮常规巡察、专项巡察和机动巡察。完成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巡察。强化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压实整改主体责任。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6.一体化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五育”并举,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加强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全面覆盖“一站式”学生社区,培育系列社区育人品牌。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纵深推进精准资助工作,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出台美育浸润计划相关文件。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养成,分层分类推进1+N+1”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完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共建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提倡“每天锻炼1小时”,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聚焦数字赋能,打造精准思政成电方案,继续实施网络文化正能量精品工程和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工程。推进研究生“骨干培养鲲鹏计划”,不断提升学生骨干引领作用。筹备召开共青团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健全完善党、团一体化育人链条,制定推优入党工作实施办法。办好“青马工程”培训班,完善“培训-历练-使用”培养体系。加强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完善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和评优评价办法,增强辅导员归属感和荣誉感。

7.深入实施新工科与一流本科教育升级工程。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督导、反馈和提升。做好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赛、四川省赛的承办工作。实施课程高质量建设与发展2.0计划、实践实验教学专项建设计划。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及与新工科教改相融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建设,深入实施“本科生自主设计个人专业培养方案修读计划”,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强芯铸魂”贯通培养特别行动计划,优化落实挑战性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的本科生“荣誉计划”。做好国家未来技术学院、“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等工作。做好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8.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落实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和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工作,构建校企培养共同体。继续推进“课程教材双百计划”和“课程思政专项计划”,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在优势学科打造一批示范课程和核心教材,构建一流课程教学体系。继续实施“产教融合伙伴计划”,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迭代升级,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全力做好新增学位授权点和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申报工作。强化优秀导学团队育人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导师树人行动计划”。继续推进研究生创新成果评价改革,加大优秀博士生培养力度,力争获评更多全国一级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继续推进博士学位论文国际评审,完善国际评价机制。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支持项目”,做好2024年中国研究生企业管理创新大赛总决赛承办工作。

9.全力做好招生与就业创业工作。健全完善多元化招生模式,深入推进“生源质量提升计划”和“领军人才专项计划”,切实提高生源质量。争取更多研究生招生指标,不断优化招生指标分配方案。不断完善成电深造工作5A方案,持续优化深造质量与结构。持续推进研究生“卓越发展引航计划”,做好“基层就业卓越奖”推荐,激励毕业生到国防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高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匹配度,完善毕业生跟踪和用人单位反馈机制。落实困难群体毕业生帮扶“一生一方案”。健全“1+2+N”青年科创竞赛工作体系,打造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池”。深化与地方政府、机构、校友企业等的务实合作,完善孵化转化机制,推动青年科创竞赛成果转化与落地。

三、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10.强化有组织科研。锚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电子信息传统优势领域的创新融合发展。重点聚焦集成电路、量子信息、脑科学、人工智能、宽带通信、工业软件、材料能源、关键核心器件等优势领域,做好“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深入实施学校基础研究提升计划,培育新兴交叉领域力量,积极做好2024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组织、谋划和申报;持续推进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先行示范区、示范点建设,做好重大任务的组织谋划、论证与落地。突出电子信息特色,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在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取得重大突破。

11.持续推进高能级平台体系布局。做好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平台的优化重组和新建工作;推进省部级基地、研究中心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发挥学校与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等多方优势和特色,推动学校医工交叉深度融合。瞄准国家奖,持续推进攀登工程高水平成果培育计划。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学术托举工程,力争主流优势学科“杰青”项目取得新的突破,全力支撑学校国家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四、高质量推进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12.加强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教师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标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体制机制,增强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统筹作用发挥,加强校--支部三级联动,推动优化大教师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教职工荣誉体系2.0引领作用,选树一批以“立德树人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典型,做好第4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多角度讲好成电师德故事。严格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常态化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实施师德警示案例季报制度。健全师德考核评价,规范开展教师管理全过程的师德考察。加强西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联盟建设,提升影响力。

13.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人才育引用一体发展推进《关于完善高层次人才支持体系的若干意见》落地,探索构建具有成电特色的人才岗位新体系。建立健全战略科学家发掘、引进、培育机制,全方位发挥好战略科学家作用。聚焦重大科技任务培养人才,加强人才计划、科技项目、创新平台联动,整合资源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入主流、上层次,长周期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成长。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引进人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区资源,加快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以学科发展为牵引延揽基础学科、前沿交叉学科、优势学科人才,持续优化引进人才结构。召开全校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人才质量评价系统(CQI建设为抓手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实施医工交叉、校企联合特色岗位遴选聘任修订完善校“百人计划”,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优化完善预聘长聘教职制度,发挥好校级战略咨询委作用。

14.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分类评价和发展改革进一步突出质量、贡献和实绩导向,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紧扣学科发展急需,精准引育高水平青年骨干教师。健全教师分类发展体系,出台教学和实验系列教师岗位管理制度、分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师岗位分系列定岗定编定责试点。完善教师双聘运行机制,促进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探索学术休假制度,激发教师学术创造力。实施基础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出台支持博士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搭建高水平博士后成长交流平台,办好第六届全国“博新计划”学术交流活动。实施“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引航计划”,不断优化全周期教师发展培训体系。

15.高质量推进职工队伍建设和收入分配改革出台职工队伍建设指导意见和新系列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完善辅导员选聘机制,加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修订管理服务评优细则,选树管理服务先进典型。完善学校薪酬制度体系,出台年薪制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与学校财务状况、人事制度改革等因素联动的经费投入机制。持续加强人员经费过程管理,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提高人员经费使用绩效。推动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常态化,助力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五、进一步优化布局,着力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16.统筹做好学科建设与研究统筹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落实,抢抓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等重要机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强国内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研究,推进学科差异化建设与发展,加快构建一流学科生态。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加快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高水平学科群建设。加强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培育学科新优势。高质量推进学科建设项目,努力提高建设效益。

17.持续提升学科与学术影响力。加强学科发展动态监测,进一步完善学科自我评估体系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高质量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科国际评估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商学院AACSBEQUIS认证。进一步发挥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提升学术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学术期刊融合发展,持续提升期刊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18.持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与电子信息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围绕国家重点研究领域,组织国家级社科重大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推进教育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阐释。

六、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合作,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9.开创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新局面大力拓展学校海外合作网络。持续强化师生国际交流意识和能力,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学院拓展国际一流合作伙伴,继续扩大师生国际交流规模。开展“来华留学高水平博士优选计划”和“2024国际暑期学校”,建设“国际优质生源基地”,不断提升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加强留学生国情教育,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严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项目声誉,服务学科建设,科学布局新项目,加快推进格拉斯哥海南学院建设。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发挥古巴政府及高校的桥梁作用,开拓我校与加勒比海及拉丁美洲合作空间和人文交流。不断提升外事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国际化校园。

20.继续深化校地企合作加强与行业产业部门、龙头企业、校友资源对接,实施“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有组织有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实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加快专利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梳理校地企合作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持续推动联合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异地科研机构,健全制度体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深度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建好深圳高等研究院、长三角研究院、重庆研究院、宜宾研究院、新疆研究院等。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成都各区、绵阳、宜宾、广安等市的合作。深入推进科技园区高质量特色发展,持续完善科技园孵化功能,力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继续保持优秀(A类)等级。持续深化定点帮扶、援藏援疆等工作。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非学历教育质量和规模。

七、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努力构建高效能现代化治理体系

21.持续加强依法治校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持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加强新修订学校《章程》的宣传贯彻。建立规章制度定期清理机制。深入推进审计工作,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建设项目审计,强化审计整改。开好学校新一届教代会、工代会第一次会议,完成换届工作,指导二级单位工会、教代会做好组织体系建设和相关工作开展。及时处理好师生提案与建议,维护师生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22.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升级基础服务信息化平台,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提升师生服务中心工作效能。严格落实“一线规则”,深入师生一线,解决师生实际困难。建设一流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提升图书馆文化影响。开展特色档案资源的收集,进一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做好采购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持续完善服务标准,提升后勤保障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出版社品牌影响力,着力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

23.不断提升学校资源配置效益深入推进办学成本多元化分担机制落地,继续探索科研成本分担机制,推动能源收费政策落实落地。持续推进收入一体化系统建设工作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全面实施。继续做好公用房配置与腾退工作。完善共享实体平台及实验技术岗的考核及评价体系,筑牢大仪管理基础。树立开放共享典型,着力打造以分析测试中心为代表的校级共享平台。

八、着力完善条件保障支撑体系,不断深化和谐校园建设

24.继续推进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沟通,寻求政策与资金支持,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全力推进文科楼项目、学生公寓六期(博士公寓)、宣邦楼群项目;推动永宁一号科研楼开工建设,做好永宁二号科研楼前期工作;推动解决清水河校区土地遗留问题。协调推进沙河校区工业软件孵化中心、九里堤校区未来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建设,为学校发展拓展空间、优化配置。积极争取资源,加强学校基础设备设施更新和修缮、校园环境提升改造等。持续打造东湖沿岸及周边绿化景观,推进沙河校区改造项目。完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运行工作。

25.汇聚力量助推学校发展积极引导统一战线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参事和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在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充分发挥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示范引领、培育传承、创新创优作用。持续优化教职工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有家成电·两社区一平台”建设,更加精准服务教职工。进一步完善离退休教职工校院两级服务管理,为老同志提供更加精细化、精准化的服务。完善校友组织建设,深化校友服务工作内涵,鼓励引导广大校友参与学校高质量事业发展。构建更加有效链接社会资源的工作体系,加大教育基金对学校发展的支撑力度。探索参与投资基金,丰富成电系创新创业创投生态,通过服务校友企业提升基金收益。

26.持续深化“平安成电”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健全大安全工作组织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慧化支撑。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师生国家安全教育和安保队伍专业化培训,狠抓校园各领域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保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强化校院协同,筑牢保密防线。建立数据安全体系,实现校内数据安全监管常态化运行。大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校园安全和师生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