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委员会相关制度、年度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0-10-20 作者:甘国龙

电子科技大学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我校第九届学术委员会于20155月成立,按照《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的要求,本届学术委员会主动行使重大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积极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校学术水平的提升,推进我校双一流加快建设。现将本届学术委员会(2015-2019年)的运行情况和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

学校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学术管理的体制、制度和规范,本届校学术委员会组织架构完善、人员组成合理、工作职责明确、议事规则科学。

1. 人员组成

本届校学术委员会共有委员43名,其中主任委员会1名、副主任委员4名、秘书长1名,委员覆盖了学校所有的学科门类和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了所有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设立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负责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

2. 专门委员会

根据《章程》的规定,本届学术委员会积极完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成立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委员会9个专门委员会(见表1),各专门委员会运行良好,并定期向校学术委员会报告工作。

1  学术委员会内设专门委员会情况

各专门委员会在校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与监督下,按照《章程》、各专委员会的规程,积极发挥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教师聘任、教学指导、科学研究等学术事务中的审议、咨询等作用,实现对有关学术事项的高效快速反应。

3. 议事规则

学术委员会采取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和专门委员会全体会议三种议事方式。三种议事方式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1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就涉及多个专门委员会的,或全局性的学术事项进行审议或决策;

2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主要对学术委员会的年度工作计划、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以及涉及全体会议和各专委会需统一协调安排的学术事项等进行讨论、审议和决策;

3专门委员会全体会议,对涉及的专门学术事项进行讨论、咨询、审议或决策。

如遇有紧急事宜需要审议或表决时,经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意后进行通讯审议或表决。

二、学术委员会主要工作情况

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承担着推动学校学术水平提升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届学术委员会通过全体委员会会议、主任委员会会议以及参与学校相关工作等方式,积极发挥作用,促进了学校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1. 完善学术治理体系,保证学术委员会运行良好

审议设立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委员会等9个专门委员会,并审核通过了各专门委员会的规程和委员人选;增补了梁应敞为第九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调整了学位评定委员会国际合作与国际教育委员会两个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名单。学校尊重和维护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和职权,保障其独立行使学术权力,切实提高委员自觉履行学术组织义务的积极性,提升我校学术委员会的管理和建设水平。学术委员会及各专门委员会运行良好,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充分发挥作用。

2. 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服务学校发展战略

审议通过《电子科技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学校的发展规划提出重要建议;积极参与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审议并通过了《电子科技大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2018年度进展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报告》;为学校发展规划、机构改革、区域合作等作出贡献,就基于一级学科的学院调整、学校与温江区的战略合作等重大事项给出了重要建议和意见。

3. 做好重大学术事项审议和咨询工作,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审议通过了《电子科技大学奖励办法》《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办法专业技术岗位相关内容》《学术新人奖评选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多次就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聘任中相关学术业绩成果进行认定和咨询,部分委员多次作为专家积极参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聘任工作;学术委员会委员多次参加学校工作研讨会并审议学校工作要点,积极参与校领导述职考核、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以及干部民主推荐会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4. 提供学术评价和咨询,促进学校学术水平提升

对《电子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和社科版的新一届编委会成员提出了咨询意见;审议了《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英文版)更名事项;开展电子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评选工作,近五年共评选出27名青年教师为学术新人奖获得者,获得者学术发展良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

5.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学术委员会积极弘扬优良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规范学术行为,维护学校学术声誉,促进我校学术科研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推进落实《电子科技大学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构建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近年来,共受理学术不端行为举报4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被举报者存在的剽窃、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客观公正地调查、认定,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同时,对学位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进行严肃处理,共撤销硕士学位5人,严肃学校学风学纪。

三、专门委员会主要工作情况

各专门委员会依照章程与各自规程,有效履行校学术委员会授权的各项职责,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充分发挥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作用,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完善组织机构,规范组织运行

各专门委员会按照校学术委员会章程建立了各自的组织规程,并对各自的组成、职责、运行进行规范,向校学术委员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为完善运行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国际合作与国际教育委员会”两个专委会根据工作情况及时调整组织成员,并修订了《电子科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和《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国际教育委员会规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专门委员会的组织和运行规则。

(二)促进学科发展,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

近五年,积极发挥专门委员会职能,在基础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学科培育奖励、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贡献,推动我校学科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1. 积极参与学科建设项目审议和咨询工作

组织委员参与各类学科建设项目评审会议30余次,参与学科群共享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世界一流伙伴计划、理科实力提升计划、顶尖论文培育计划、基础研究星火计划等学科建设项目立项评审;参与各类学科项目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对顶尖论文培育计划等学科项目提出修订建议,促进学科建设相关制度的完善。

2. 学科建设成绩明显,国际影响力提升

截至201912月底,我校共8个学科进入ESI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1‰US News全球学科排名,电气与电子工程第12位、计算机科学第23位;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5个学科跻身全球前50位,其中通信工程排名第5位,电子电力工程排名第19位;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该成果入选教育部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首次进入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前200名。

(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专门委员会积极参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在制定相关政策、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政策落实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1. 促进一流本科建设

1)助力一流本科和新工科建设。审议通过了《电子科技大学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电子科技大学“新工科”建设方案》,审议了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推荐申报方案、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申报推荐,学校获批15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全面参与本科人才培养各环节。积极在本科生培养方案、招生计划、教学管理等本科教学事务及教育改革中发挥作用。审议《电子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指导意见》《电子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 审议通过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重复率检测管理办法(试行)》;审议通过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实施办法》《本科教学关键岗位聘任办法(修订)》《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参与审议我校在高考改革省份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本科招生计划数;审议通过了新一届通识教育委员会专家名单及《电子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规程》。

3)加强本科教学水平评价。充分发挥在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指导监督等作用,组织推荐20172018年国家人才计划候选人以及“2019年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候选人;参与教学关键岗位聘任和考核;参与本科教学奖教金、挑战性学习示范课、新生研讨课、学科前沿课、核心通识课程的评审和认定;指导教学成果奖励申报、评定教学改革成果等。

2. 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任课教师与导师队伍管理制度。审议通过了《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新增审核及招生资格审核管理办法》《关于引进人员的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关于校百人计划入选者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任课教师遴选办法》等,加强了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

2)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审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办法》和《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审议通过了《学校高水平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地实践管理规定》和《研究生校外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推进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审议通过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阶段管理办法》,规范了研究生过程管理,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胜任能力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3)加强研究生教研教改建设。审议通过了《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立项建设研究生教研教改项目68个、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77个,有力推动了研究生课程建设,促进了教研教改的顺利实施。

3. 提高学位授予质量

1)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完善学科生态。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审议新增与调整本科专业学位授权点;审议撤销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自主设置2个)、增列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审议通过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对应调整,成功获批电子信息等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议推荐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6人;获批“网络空间安全”“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2)健全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位授予相关制度,审议《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管理及实施办法》《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处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审议通过了《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工程博士研究生研究成果的要求》。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我校抽检合格率为100%26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中国电子学会等全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提名论文。

(四)服务“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服务“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人才计划实施等做好学术咨询和评定,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重大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1. 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审议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学校杰出人才体系,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审议《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修订)》以及各学院教学科研系列副教授申报条件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审议《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选聘办法(试行)》,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 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引进和培育

积极为人才引进提供相关学术咨询,近年来,参与杰出人才引进评审会40余次,共引进青年千人、高被引学者等杰出人才150余人;参与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协议教授的评议,共聘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协议教授等300余人。

参与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任教师进校的评审,参加*****等申报预评审、“校百人计划”答辩、青年人才推荐预答辩等各类人才选拔工作。近五年,我校共选留青年教师484人,为我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五)提供科技发展支撑,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积极参与我校科研规划、重大科研项目论证等事项,发挥学术咨询和评审作用,为科技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增强我校科研创新实力。

1. 参与科研规划,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参与研讨、编制学校十三五科技规划,为我校科研在 “十三五”期间的稳步攀登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为落实国家放管服政策、教育部绿色通告示范点建设、校内科技奖励体系建设上积极出谋划策,为学校科研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参与学校专家体系建设,推荐校内专家担任各部委专家组成员超100人次;积极参与到校考察调研的上级机关领导和各大集团领导专家的交流活动,为我校积极争取相关资源的支持。

2. 发挥咨询评审作用,促进科技实力提升

为重大重点项目遴选和推荐提供学术咨询建议,参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项目、校内群体/优青/杰青培育计划、高水平成果培育计划项目以及对外推荐申报重大重点项目等规划论证和评审;参与四川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指南撰写的咨询与评审;参与学科集成攻关大平台论证、科工局重点实验室整合优化的论证,参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机器人研究中心等15个特色研究中心的立项论证和考核;积极参与国家、省部和市厅等层面的各类平台、项目评审会,促进学校与国家、地方的科技交流,稳步提升学校科技实力。

(六)推进“国际化战略”实施,提升国际影响力

积极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推进我校“国际化”战略的有效实施,加快我校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1. 完善学校外事管理规章制度

参与制订我校国际化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审议通过了《学生出国出境留学经费管理办法》《教职工国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生国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涉外管理文件,为我校国际合作与国际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双一流”建设。

2. 提高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加快我校国际化办学进程,论证了“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项目的实施;审议留学生招生计划、奖学金计划、新生奖学金评定原则和人选、在校生优秀奖学金评选原则和人选;审议留学生教育优秀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评选原则和人选等。

3. 学校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

近五年,我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举办重大国际影响高水平会议、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的任职、海外知名专家人数、以及留学生数量和质量皆有明显增加,学校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