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发布日期:2022-11-10 作者:木帕里色

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强化就业创业教育和引导

(一)健全“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

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全年覆盖1200人次,面向研究生开设《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全年覆盖800人次,对本科生、研究生分类指导,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充分做好就业准备、提升职业胜任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就业引导内容和教育元素融入课程中。完善就业宣传引导机制,积极宣传、参与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互联网+就业公益直播课”“就业促进周等系列活动,宣传好国家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选树毕业生中的就业创业典型,举行2021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二)强化就业价值引领,深入实施“马兰花计划”及研究生“卓越发展引航计划”,进一步引导毕业生到重要行业、重点领域和基层就业

持续推进《电子科技大学关于引导毕业生到国防重点单位和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开展国防重点单位招聘宣传周200余家用人单位进校;设立选调生等基层就业信息专区,重点宣传基层项目招录信息,2021届面向我校招录定向选调生的省份达27个;邀请中国电科、兵器工业等单位的专家进校开展马兰花大讲堂;邀请基层就业校友返校开展基层就业校友母校行活动实施研究生卓越发展引航计划,通过研究生基层成长班国防领航班加强对研究生的价值引领,建立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研究生积极投身基层和国防事业建设;联合华为、中兴、海思、一汽-大众等行业顶尖单位,开展专项培养班,拓展优质企业资源促进提升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水平。加强选调生培育,举办第三期电子科技大学选调生岗前培训班,参培选调生200余人;联合学校党委组织部及各机关单位共同推动实施选调生校内职能部门挂职锻炼,选拔60名选调生离校上岗前在校内机关单位实践锻炼,提升职业胜任能力。

(三)优化多元融合支撑体系,鼓励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夯实“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思想价值引领,聚焦本科生名校深造,围绕学涯动力目标引导,多维度多层次开展学生深造工作。优化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支撑机制,在稳定深造总量的基础上优化深造结构,稳步提升直博率和名校深造率。校院两级持续联动互补,为学生提供普适性和精准化科学化学科专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深化学校职能部门与学院多方联动协同紧密配合的共同体理念,凝聚更强大的人才培养合力。精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分阶段精准跟踪学生深造状态,推进学生深造工作。在留学深造推进方面,专业机构全过程参与,低年级优化开展“启航成电”计划、匹配新生国际化教育生涯规划讲座、留学语言晨学课、留学沙龙;高年级持续推进“飞跃成电”计划、举办联合留学教育展、生涯规划指导课程、成电留学精英营,全过程匹配留学个体咨询、留学指导手册、备战留学工作坊等各类留学资源,根据学生差异化特点强化深造的指导保障支持,精准发力,助力学生赴海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培育具备新时代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持续打造“创新创业周”、“企业家讲坛”等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大力开展竞赛、讲座、沙龙等创新创业普及性活动,探索多样性的普及教育载体和形式,拓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广度。以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为依托,以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赛事为抓手,实施“青创计划”,构建项目库、人才库、导师库和资源库,选拔和培育优质学生创业项目,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厚度。学生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251铜和“主赛道高校集体奖”,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连续6年持续实施“研究生科技创新支持计划”,以教育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活动,以及国家部委竞赛、重要行业协会竞赛、顶尖企业竞赛项目等18项竞赛活动为依托,在全校开展研究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全面提升研究生科技创新水平与科学研究能力。

二、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服务平台

(一)深耕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渠道

坚持走访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市场调研,深入挖掘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用人单位资源,为毕业生尽可能多提供各类型就业岗位。除电子信息领域外,重点向航空、航天、船舶、兵器、核工业、交通、金融等行业拓展,同时加强拓展中小企业。主动发函邀请各省(直辖市)委组织部到校开展选调工作,拓展定向选调资源,力争覆盖全国各省(直辖市)。全年对接拓展4000余家用人单位。

(二)用足用好稳就业政策,进一步落实好政策性岗位

开展2021届科研助理招聘、第二学士学位招录及大学生征兵工作,并及时进行总结,梳理问题、凝练经验,为做好2022届相关工作的政策宣传、招录、考试等工作提供借鉴。持续做好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宣传和招录服务工作,保证基层就业项目的招聘成效。

(三)牵头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行业就指委)专项工作

作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召开行业就指委第一次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指导组长联席会;举办行业就指委成立大会暨2021年全体委员会议;与中兴通讯、阿里巴巴、百度、中国移动、亚信、苏宁等六家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全年开展信息通讯与互联网行业专场空中双选会3场,40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合计提供4万余个就业岗位。通过凝聚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在信息传输、通讯服务、互联网等行业领域实现就业创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

(四)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好2021届毕业生校园招聘工作,做到“科学有效防控、安全有序招聘”

及时制定并发布《2021届用人单位招聘指南》及《2021届学生就业指南》。线下招聘方面,举办双选会、实习双选会、校友企业双选会、优势学科高端人才(博士)与国家重点单位对接会5招聘会,举办单场宣讲招聘会551,举办军工、地方等组团招聘会63场;线上招聘方面,用好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平台,举办综合类、行业类、高校联合类等空中双选会18场,就业网、研究生就业网、成电就业微信公众号保持就业信息推送。2021届面向我校开展招聘的用人单位合计1.4万余家,其中线上1.15万余家,线下2800余家。

三、构建精准指导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一)构建就业大数据一体化平台

建立毕业生信息库、用人单位信息库、就业指导教师信息库。升级成电智慧学工精准就业模块,将学生设置的求职意向地域、行业、岗位等偏好与用人发布的招聘岗位信息进行精准化匹配和推送。精准建立本科生就业工作台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实施一对一帮扶,开展一人一策的精准指导。实施研究生签约过程动态管理,建立并及时更新研究生就业台账,建立--精准帮扶体系,确保个体情况精准掌握、帮扶举措精准实施、就业成效精准呈现。优化就业网空中宣讲、招聘信息发布、签约审核等平台。建设高质量信息化研究生就业管理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精准推送、就业流程线上贯通、就业数据真实准确;继续实施研究生就业用人单位评级体系,对不同类别用人单位实施精准分类管理。

(二)实施活动、咨询、专项训练一体化指导,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和专业技能

线上线下结合,在春秋两季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季系列活动,共覆盖3000余名毕业生。举办求职训练营,上线春招直播间举办考公讲座、求职分享会,启动求职打卡21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提高应聘技巧、了解毕业派遣知识、掌握职业素养和职场法律知识;设立线上简历门诊,专项帮助同学们完善简历;持续开展精准一对一咨询服务。

四、加强工作领导,落实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进一步加强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任副组长的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学院、教职工共同参与,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将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和学院四年工作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和就业工作总结会,及时通报就业进展,分析存在的问题,研讨下一步的方案。

(二)强化制度保障

严格责任制,从学校、职能部门到学院、辅导员各层级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一层一层抓落实。实施就业工作每周通报和每月检查制度。建立问责机制,严格落实就业工作四不准要求,扎实做好就业信息统计,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靠。

(三)加强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就业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要求。各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全员注册全国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并按时完成相关工作。关心关爱毕业班辅导员,及时提供指导和就业工作培训,在评优、考核等方面给予就业工作表现优秀的集体和个人更多优先考虑。

(四)建立评价反馈机制

重视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作用,发挥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作用,完善毕业生跟踪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适时调整招生计划,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