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19-03-20 作者:

电子科技大学2013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3年被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电子科技大学面对电子信息行业转型升级节奏快,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快(本科生较上年增加14%,研究生较上年增加18%)等严峻形势,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指导下,学校就业工作以“平台资源优质化,服务指导专业化,社会评价品牌化,学生满意最大化”的“四化”目标为导向,以“转变就业观念,创新工作方式,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的工作思路为指导,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主动拓展市场、加强就业指导、重视特殊帮扶,创新服务模式等方式,使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持双高水平。具体报告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概况

1、毕业生人数

2013年,学校共有毕业生8089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441人(专业人数分布见表1.1);研究生毕业生3648人(硕士3417人,博士231人,专业人数分布见表1.2,其中专业名称中带“硕士”为全日制应用型硕士专业,下同)。

1.1 2013届本科毕业生专业人数分布

序号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人数

总计

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

55

554

网络工程

96

通信工程

403

02

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29

685

电子信息工程

438

电波传播与天线

56

信息对抗技术

62

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

150

529

微电子学

91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03

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

137

应用化学(含纳米电子材料)

48

04

物理电子学院

应用物理

55

21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07

真空电子技术

55

05

光电信息学院

光电工程与光通信

156

399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

5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57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133

0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6

396

信息安全

180

示范性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

148

148

07

自动化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1

309

自动化

158

08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59

405

工业工程

5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9

0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

79

124

生物技术

45

10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59

119

信息与计算科学

60

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12

100

金融学

40

电子信息工程

30

电子商务

18

1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法学

32

17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82

行政管理

61

13

外国语学院

英语

117

147

日语

30

18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24

24

00

英才实验学院

所有专业

110

110

合计

 

4441

1.2 2013届研究生毕业生专业人数分布

学院代码

学院

专业

博士

硕士

总计

001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55

343

光学工程

1

37

光学工程硕士

 

7

通信与信息系统

14

227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002

电子工程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8

96

461

电路与系统

4

46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80

信号与信息处理

11

166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49

0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

材料工程硕士

 

1

314

材料科学与工程

6

71

电子科学与技术

4

44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28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6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6

124

应用化学

 

14

004

物理电子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

4

17

205

电子科学与技术

 

35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36

光学

3

23

凝聚态物理

2

1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

 

无线电物理

7

43

物理电子学

7

16

005

光电信息学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4

189

电路与系统

 

7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12

光学工程

11

126

光学工程硕士

 

18

物理电子学

1

 

信号与信息处理

2

8

006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技术硕士

 

29

36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12

85

计算机系统结构

5

59

计算机应用技术

13

100

信息与通信工程

10

49

007

自动化工程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6

105

305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6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1

计算机应用技术

 

1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9

44

控制工程硕士

 

49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5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8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

 

21

008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3

134

机械电子工程

3

32

机械工程硕士

 

39

机械设计及理论

 

1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5

精密仪器及机械

 

9

009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4

86

生物物理学

 

11

生物医学工程

6

32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19

应用心理学

 

4

010

数学科学学院

计算数学

 

26

70

应用数学

14

16

运筹学与控制论

 

14

011

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硕士

 

309

417

工业工程硕士

 

8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

33

技术经济及管理

 

3

金融学

 

9

企业管理

10

18

区域经济学

 

2

数量经济学

 

5

物流工程硕士

 

7

项目管理硕士

 

1

012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传播学

 

17

166

公共管理硕士

 

65

国际政治

 

4

行政管理

 

6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9

应用心理学

 

8

013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28

44

英语语言文学

 

16

016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

11

35

思想政治教育

6

11

017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5

31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1

光学工程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

9

控制工程硕士

 

12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

018

资源与环境学院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12

27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1

控制工程硕士

 

11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3

019

航空航天学院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

1

179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68

计算机技术硕士

 

2

计算机应用技术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33

控制工程硕士

 

5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4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23

022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硕士

 

31

31

024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4

79

电路与系统

 

6

电子科学与技术

 

5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23

光学工程

 

6

计算机技术硕士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

 

5

通信与信息系统

 

1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

信号与信息处理

 

13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026

通信抗干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34

170

密码学

 

4

通信与信息系统

12

120

 合计

231

3417

3648

 

2、毕业生就业率

截至2013715,学校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5.58%。其中,本科就业人数4182,就业率94.17% 本科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即高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见表1.3);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人数3550人,就业率97.31%(研究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即高于全校平均就业率的专业见表1.4)。

 1.3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专业

序号

 专业名称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工商管理

12

12

100.00%

2

英才实验学院电子科学大类

110

109

99.09%

3

真空电子技术

55

54

98.18%

4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

150

147

98.00%

5

生物技术

45

44

97.78%

6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129

125

96.90%

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89

86

96.63%

8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57

55

96.49%

9

电波传播与天线

56

54

96.43%

10

生物医学工程

79

76

96.20%

11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103

99

96.12%

12

信息安全

180

173

96.11%

13

通信工程

403

387

96.03%

14

测控技术与仪器

151

145

96.03%

15

环境工程

24

23

95.83%

16

光电工程与光通信

156

149

95.51%

17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133

127

95.49%

18

金融学

40

38

95.00%

1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59

246

94.98%

20

电子信息工程

438

416

94.98%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6

205

94.91%

22

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

137

130

94.89%

23

信息工程

55

52

94.55%

24

电子商务

18

17

94.44%

1.4 2013届研究生就业率较高专业

序号

专业

毕业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1

材料工程硕士

1

1

100.00%

2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13

13

100.00%

3

公共管理硕士

65

65

100.00%

4

光学工程硕士

25

25

100.00%

5

国际政治

4

4

100.00%

6

机械电子工程

35

35

100.00%

7

机械工程硕士

39

39

100.00%

8

机械设计及理论

13

13

100.00%

9

计算机技术硕士

42

42

100.00%

10

技术经济及管理

3

3

100.00%

11

金融学

9

9

100.00%

12

精密仪器及机械

9

9

100.00%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8

18

100.00%

14

密码学

4

4

100.00%

15

区域经济学

2

2

100.00%

1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

20

100.00%

17

生物物理学

11

11

100.00%

18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19

19

100.00%

19

数量经济学

5

5

100.00%

20

物理电子学

24

24

100.00%

21

物流工程硕士

7

7

100.00%

22

项目管理硕士

1

1

100.00%

23

信息与通信工程

111

111

100.00%

24

仪器仪表工程硕士

21

21

100.00%

25

应用心理学

12

12

100.00%

26

通信与信息系统

374

373

99.73%

27

工商管理硕士

309

308

99.68%

28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12

111

99.11%

29

电子科学与技术

88

87

98.86%

30

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

338

334

98.82%

3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78

77

98.72%

32

行政管理

63

62

98.41%

33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55

54

98.18%

34

无线电物理

50

49

98.00%

35

信号与信息处理

200

196

98.00%

36

控制工程硕士

77

75

97.40%

 

3、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除国内外深造外,毕业生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具体分布见表1.5)。

1.5 2013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以签约工作毕业生总数为基数)

序号

毕业去向

本科生人数

研究生人数

总人数

比例

1

民营企业

974

982

1956

37.04%

2

国有企业

521

899

1420

26.89%

3

科研设计单位

53

524

577

10.93%

4

三资企业

152

396

548

10.38%

5

事业单位

37

390

427

8.08%

6

部队

155

54

209

3.96%

7

其它

51

93

144

2.72%

4、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从毕业生就业地域来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具体分布见表1.6)。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前十个省份(或直辖市)略有不同(见表1.7和表1.8)。

1.6 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

(以签约工作毕业生总数为基数)

序号

 

本科生人数

研究生人数

总人数

比例

1

川渝地区

649

1609

2258

42.76%

2

珠三角地区

447

466

913

17.29%

3

长三角地区

187

450

637

12.06%

4

环渤海地区

121

350

471

8.92%

5

其它区域

539

463

1002

18.97%

1.7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名省份(或直辖市)

(以签约工作毕业生为基数)

序号

省市

人数

比例

序号

省市

人数

比例

1

四川省

606

31.19%

6

上海市

64

3.29%

2

广东省

447

23.01%

7

山东省

44

2.26%

3

北京市

99

5.10%

8

重庆市

43

2.21%

4

江苏省

87

4.48%

9

贵州省

39

2.01%

5

浙江省

66

3.40%

10

陕西省

31

1.60%

 

1.8  2013届研究生毕业生就业人数前十名省份(或直辖市)

(以签约工作毕业生为基数)

序号

省市

人数

比例

序号

省市

人数

比例

1

四川省

1498

44.88%

6

重庆市

111

3.33%

2

广东省

466

13.96%

7

山东省

88

2.64%

3

江苏省

203

6.08%

8

浙江省

88

2.64%

4

北京市

159

4.76%

9

湖北省

83

2.49%

5

上海市

156

4.67%

10

安徽省

63

1.89%

 

5、毕业生就业情况小结

总体而言,电子科技大学实现了2013届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学生就业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特点:

1) 毕业生就业率高: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58%基本与2012年持平,在“最难就业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

2本科生深造率高学校积极鼓励毕业生做高层次人才,2013年共有2239名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占总人数的50.42%

3) 毕业生就业诚信度高:学校一直重视毕业生诚信就业教育,学生就业违约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本科违约人数仅100人,违约比例为2.25%

4毕业生满意度高:根据对2013届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对签约单位填写“比较满意”以上选项的研究生毕业生占93%,本科生占98%。同时,92%的毕业生对学校的就业服务工作表示满意。

5) 毕业生就业领域逐步拓宽学校重视拓宽毕业生就业面,引导毕业生就业从“电子行业”向“行业电子”领域拓展。2013年,到航天、航空、装备船舶等国家主流领域、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90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2%

 

二、学校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1、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通过创新举措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建立健全就业保障机制,形成全员促就业的氛围:学校在组织上、政策上和制度上给予就业工作优先保障。实行“一把手”工程,每年将就业工作写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实责任;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成立“就业帮扶领导小组”,学生处和学院领导共同参与辅导和推荐工作。此外,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资助中心、学习发展指导中心、校友办等各类资源,并充分调动学院专业教师、党员教师参与到就业工作中,使就业工作全员化氛围日渐浓郁。

同时,学校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每年制定系统的辅导员培训方案,实行“每月培训制”。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法规”、“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介绍”、“重点群体帮扶”等专题。同时,编印就业工作案例集、开展就业培训沙龙活动,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打造全程促就业的环境:学校利用课堂教学,结合品牌活动、专题辅导、网络互动三大支撑渠道,通过与学院之间的互动联系,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学校层面:每年针对大一、大二、大三和研一的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大四和研三的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每学期选课人数超过。学院层面:结合专业特色开设了《行业环境解析》、《职业能力提升》等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另外,打造“就业服务月”品牌活动,深入学生公寓组织多场个性咨询、模拟面试、团队辅导等活动,累计参与受益近万人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深入学院开展专题讲座20余场,通过网上个性预约,进行个体指导。中心自办《就业》杂志,发放25000余册。此外,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学生访问密集的重要优势,打造“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阅览专区,深受学生和用人单位好评。学校研究生就业办公室针对不同年级的研究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10余场,针对就业困难研究生进行专题辅导20余次。另外,在“985三期”研究生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研究生就业重点行业调查”:分行业、分地域、分专业为广大研究生系统地梳理用人单位的信息,共发布通信、电子、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地图》12期、《行业手册》2册,使广大研究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极大地提高了就业效率。

坚持“双向调研”模式,提升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为做实、做细就业工作,坚持开展双向调研,即通过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和“校内情况调研”,及时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学院工作动态和学生就业动态,并将三者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和计划,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就业市场调研方面:校院两级积极开展就业市场调研,将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以及我校毕业生在职跟踪表现等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及时地反馈给教务部门,为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学风建设措施提供有力参考。同时,也让就业工作人员及时把握不同行业和地域就业市场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市场建设工作。2013年,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点面”结合的大规模调研2次,参与人员百余人次,走访调研用人单位近200家,回访校友近,形成调研报告15篇,并召开就业专题研讨会,提前谋划就业工作。

校内情况调研方面:校领导亲自带队,学生处每位处长均作为学院的就业工作联络人,每学期开展逐一学院走访调研,与学院领导和就业工作负责人广泛沟通,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同时,面向学生直接开展问卷调查活动,依托学校网络平台优势,针对大三学生开展“职业发展意向调研”,把握学生群体的动态和规律;针对离校前的毕业生开展“就业满意度调研”,了解学生对就业工作的反馈,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

2、以社会评价为依据,通过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评价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全教会精神,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学队伍建设等四项重点工作为牵引,不断落实和推进各项教育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每年向教务部门提供大量的就业调研报告及数据,并定期与教务部门组织专题研讨,教务部门以此为依据,对招生计划、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将招生、培养、专业建设等与就业挂钩,准确定位办学目标、合理制定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将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相继推出了成电英才计划实验班、管理-电工复合培养实验班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结合国家需求以及我校办学情况,新开设了物联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传感网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气信息工程等五个专业;结合社会工程师人才需求现实,开设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根据社会对宽口径人才的需求,2011年起通信与信息工程等4个学院以学院为单位按照大类进行招生,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解决跨学科问题能力提升,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的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 

3、以市场建设为重点,通过主动出击确保充足就业岗位

学校坚持“外抓拓展,内抓培育”的就业市场建设思路,倡导“从电子行业向行业电子渗透,从沿海大城市向发展中城市延伸”的就业理念。由校领导牵头,市场拓展的足迹遍布全国八大重点经济区域。仅2013年暑期,历时45天,就业队伍分8条路线,参与人员58人次,先后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32个城市,走访用人单位212家,涵盖了电子通信、互联网、航空、航天、能源、金融等多个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对市场环境进行科学预判,为做好2013届就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学校已在泛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的一、二级城市、全国五大高新区、中西部重点城市共建就业基地86个;同时与十大军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结成了稳定的人才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就业基地和人才合作伙伴,已经逐步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学校采取“5+2”、“白加黑”的就业工作模式,保证实时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2013年有针对性的邀请不同类型企业进校,组织各类型区域及行业组团招聘会单场、单场招聘会,进校单位共计有1407家,确保了在艰难就业环境中为毕业生提供充足、优质的岗位(见表2.1)。

 2.1  2013年进校招聘单位统计

 

单场招聘

组团单位数

双选单位数

单位总数

2013上半年

115

67

100

282

2013下半年

409

582

134

1125

 

524

649

234

1407

 

 

三、未来就业工作思考

2014年全国毕业生人数达727万,我校本科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5000人,研究生毕业生人数将继续保持在3500人以上。我们将总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改进工作:

1、强化育人功效学的核心使命是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而就业则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窗口。就业工作要为毕业生提供充足优质的就业机会,更希望通过专业化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引导学生“上大舞台,干大事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优化市场布局确保为毕业生提供充足优质的就业岗位的基础上,科学进行毕业生流向布局,坚持引导毕业生到国家“国防建设的主阵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国家基层大舞台建功立业。同时,进一步推进“电子行业”向“行业电子”领域的拓展计划。

3、创新服务载体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构建学生喜爱、企业方便的信息平台,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发送至学生终端,多元化畅通信息渠道。

4、加强队伍建设学校生涯教育体系化构建尚不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未来将科学规划,逐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梯队式、职业化的师资队伍。